您的位置:首页 > 平江乡情 > 平江新闻平江新闻

平江县-徐公岭凉亭考

更新时间:2015-5-19 11:37:00  字体显示:

距县城10公里的梅仙镇填得村与白荻村交界处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古迹——徐公岭凉亭。

说来奇怪,这处在平江历史上留有深刻印记的古迹,在历届县志中没有任何记述。出于强烈的好奇和史志工作者的责任,笔者先后两次到徐公岭凉亭,对凉亭实地进行了考察,查找了大量资料,走访了附近村民,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 古商道与“顺口溜”

从县城出发,走稻田、填得,到梧桐山,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溯溪而行,经仙迹庙,进入徐公岭路段。有一条青石板路修建非常精制,青石板均为长方形,多为80至90cm×40至50cm,两块石板中嵌有一块竖立的青石,成一个墙面,使台阶级次多在8cm高左右。从修路的质量看,这应该是一条过去非常繁华的古商道,而文献史料上却无记载。

明清以前,平江由于山区闭塞,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全靠步行,行至十里八里总要憩息一阵,久而久之,也就在民间形成了由地名组合起来的“顺口溜”。“顺口溜”有如一个活地图,把沿途的地形都勾画了出来。

从虹桥至县城的这条徐公岭古道,同样有“顺口溜”:昏昏暗暗过平江,虹桥路上路清凉。走过长庆青石行,下来就是过田坪;杉木坑上再下岭,前面就是黄泥坪;三墩三墩有五洞,前面又是邹家洞;邹家洞洞又长,黄洞坳上好乘凉;传梓年几转窍,前面就是望夫桥;铁门站、土门站,出来又到陡岭间;陡岭陡要慢行,下来就是白荻坪;白荻坪酒半斤,徐公岭上醉纷纷;镰刀堂挨山走,出来又是皂田口;半升米坳未几高,前面就是轧头桥;轧头桥十八吊,前面又是阿弥坳;阿弥坳茶又凉,前面有只好染堂;染堂铺里又染布,前面有只豆腐铺;豆腐铺里将军庙,将军庙里铁老爷;东源岭上喊卖茶,凉凉好茶买两杯,前面就是三得街(县城北街犁头嘴)。60年代出生的经常往瑚佩、三墩、虹桥方向去的人,几乎人人能背诵。

从顺口溜可以看出,这条古道从县城的三得街(今犁头嘴)出发,途经古石岭、东源岭、铁将军庙、宝咀头、车垅里、阿弥坳、红石岩、轧头桥、半升米坳、皂田、张门坳、镰刀堂(今填得村)徐公岭、白里坪、陡岭、铁门站、土门站、望夫桥、白坳、老屋坪、高岩板、水口坪、响路铺(今永响村),从永响村往左上八里岭、舍里、小八里岭、四季坳、许家坪、上大丘、秦家坊(今瑚佩乡政府)、大兴、四美、梨树坳、过树坳过柘庄乡。从永响村往右上黄洞坳,过三墩邹家洞、戴家铺、苏公祠堂、黄泥坪、杉木坑、田坪、青石、长庆、虹桥,左过湖北天岳关,右往江西修水界。1968年前,这是县境北乡通往湖北、江西的要道,此道车马过往,日夜不息,沿途店铺甚多,据说光饭庄就有36家,从“顺口溜”上也略见一斑。68年开始,地质部从团山修公路至传梓年开矿,这条古道才渐渐停息下来,成为附近乡民的一条村道。解放后进行过文物普查,村民只当是乡道没引起重视,也就疏漏登记,没有上报,至使县志上没有记载。但北乡这条古商道,却确实存在,这完全是事实。

二、徐勋成与凉亭

徐公岭凉亭建成于清光绪二年(1876),凉亭建于二山的交汇处,坡度约高20米,向两旁望去,全是崇山峻岭,比凉亭位置高出许多,在凉亭休息,最大感觉是风大凉爽,这与凉亭的位置是分不开的。

凉亭的工程量是较大的。凉亭建在两座大山交汇处的山坳里,再下挖5 米,凉亭实际高度(内空)为3.7米,长7 米,宽4.3米,四周全部用优质花岗岩砌成,花岗岩统一厚度为0.25米,规格0.97×0.32米和0.97× 0.17米两种花岗石相间砌成,两边各有三条麻石长凳,外围有两米多长的护墙。

徐勋成(1820-1888),唐代侍郎徐安贞第三十九世子,字裕光,号勋成,亦号子壬,县境瑚佩人。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九月初一生,光绪十四年戊子七月十三日殁。徐勋成是清理藩院职衔(清朝管理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加二级升知府衔赏顶戴花翎,诰授奉直大夫(五品),晋授朝议大夫(四品)。

徐勋成的祖父、父亲都封有官职(见墓志铭),家境富裕。民间传说其父亲留给他有三千多担租的祖业,到他已发展成有几万担租,九十九个庄,庄庄建有庄屋。与他同期在朝廷任官的张岳龄(1818-1885),与他有八拜之交,张的乐善好施也感染了徐勋成,同时,张岳龄也不失时机地指引他多做慈善事业。当时县里正要修建“万石廒”(由张岳龄牵头,县志上有记载),徐勋成第一个捐资1000吊钱。旧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农村许多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遇到生有女孩即放到马桶淹死。徐即办起育婴堂,雇人收养女孩,有生女孩者,给每个女孩家三担稻谷,杜绝溺婴现象。徐勋成还准备了若干墓石,孤坟野尸,有谁人去收捡立碑的,工资由他付。在瑚佩至今留有:“燕山好讼,勋成好修”之语。其墓志铭上曰:“乡党道路奔走之苦者、饥无食者、无依死无归与夫?死已久而坟墓湮毁,皆须尽吾资力所可为者。”“未几接受修祠宇下栋,并建灵官庙、讲训堂于左右,以壮其观。捐置祀田以绵俎豆。咸同间红羊猖乱,岭峤鸱张江湖豕突,输重金以济军饷。邑之宝兴公车则助之。八里岭徐公二岭,山险之区也,非石亭不足以长纡行者之苦,则建之。乡老而无告者润以资,死而无殡者,给以棺。赈难民于甲子,捐积谷于丁丑,道路易危险而平夷,古墓累累之覆土竖碑,溪水潺潺之凿石为梁者……”《徐公岭凉亭记》中也提到“勋成素以好义著,因建立本境八里岭凉亭外,复于是处立其亭,危然高举。所费约千余金,拟以喜雨之亭同兹美举”、 “他如修古人墓,刊劝善书,献祀田以奉先灵,推租税以养老者,皆其善行,兹之卓然。一亭特其偏见者也”。徐公岭凉亭的建造只是一个侧面而已。

徐勋成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但当地老百姓流传的古商道青石板路为徐所铺,我认为,建凉亭时,凉亭记中没提到修古商道,徐勋成死后墓志上没提到修古商道,那么,古商道青石板路应为自古早已存在,但沿途的八里岭凉亭、徐公岭凉亭确是徐修,但就是这些善举也足以能使徐勋成名声远扬,让人们记住他。

三、李元度与梧桐清荫

在凉亭的两壁居中,各嵌有一块石碑,规格均为1.03米×0.66米。右侧“梧桐清荫”,碑文为:诰授奉直晋授朝议 大夫徐公勋成仁兄大人桥梓建 梧桐清荫 花翎布政使司衔云南按察使 色尔固楞巴图鲁癸卯科举人愚弟李元度题并书  

李元度(1821-1887),字笏庭,号次青,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县境爽口人。道光二十三年举人。花翎布政使司衔(从二品)、云南按察使(正三品),后来还任过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实职,他是平江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李元度能文能武,是个大才子。他散落在民间的诗词雅对不计其数,而能以石碑形式立于乡野的亲笔题词却是少见,“梧桐清荫”四个字,既恰当地描述了凉亭的位置和特点,又隐含了对建造者的称许,一语双关,雅致含蓄。石碑上称愚弟,从出生看,李元度只比徐勋成小一岁,从官职看,徐勋成的朝议大夫为从四品,奉直大夫为从五品,比李元度的官职低,李元度称徐勋成为仁兄,一是徐勋成的乐善好施、大器得到李元度的敬佩,二也说明李元度生性谦逊、大度,超然老人果是名不虚传。

四、钟昌勤与凉亭记

徐公岭凉亭记:闻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来倾盖欣逢于是重趼愿息焉。我县城之北,有徐公岭者,唐代之徐公名鼎曾封墓其地,因以是名。然行旅通衢,亦几如阮籍穷途莫得憩息之所。其后嗣勋成素以好义著,因建立本境八里岭凉亭外,复于是处立其亭,危然高举。所费约千余金,拟以喜雨之亭同兹美举,固不徒往来佳客乐驻行旌也。非好义者能如是乎?今岁余主讲天岳,徐公以令阮昆仲从余游,欣然过访。于斋之东塾建字藏一,于院前浚井一,俾多士汲古修绠,慨然负澄清之志,是徐公之怀抱也!则徐公之慷慨好义,岂第是哉?余嘉其志,略记数语,以为好善乐施者劝。

诰授荣禄大夫赐进士出身 运同衔四川补用前任宁远府知府崇轩钟昌勤  谨撰

光绪二年丙子岁八月十一日丑时徐勋成仝男传慎贯吾建修并刊(笔者标注,如有错误,祈方家指正)

钟昌勤,县志记载:道光三十年进士,县、州府正堂,代理宁远府提督学正,头品顶戴。而徐公岭亭记上,钟昌勤称诰授荣禄大夫、赐进士出身。荣禄大夫在清朝属从一品官衔。钟昌勤的官职要高于李元度。从撰亭记口气可以看出,钟昌勤的年龄也应大于李元度与徐勋成。

从古道中建石拱凉亭,能够有当时极具名气的大官为其题词、撰写亭记,也足以看出徐勋成的财力和名气,抑或是他的为人。

徐公岭凉亭与亚武当——梧桐山只一步之遥,此处风景优美,在凉亭不远处,还有一座徐安贞第三代长孙名鼎字禹陶的古墓,名“金鳅下水”,唐咸通十五年庚辰(公元860年)葬,现保存完好,钟昌勤在亭记中也有文字“唐代之徐公名鼎曾封墓其地,因以是名。”

   

平江县梅仙镇填得村发现了一个建成于光绪二年8月(1876年)的清代古凉亭,左边石碑上刻有宁远知府钟昌勋的《徐公岭凉亭记》,右边石碑上刻有布政使李元度题写的“梧桐清荫”四字。凉亭为麻石砌成的圆拱形,两边有一排石凳。当时的诰授奉直大夫平江童市人徐勋成父子四人捐资千两白银建了三个凉亭(其他两个在童市镇永响村),这是其中一个。当时这里是通往县城的古驿道,为过往行人歇凉而建。

文章来源:平江县政府门户网

文章作者:史志办

 

相关链接
收藏打印关闭